党建地图党建地图
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专业委员会与中南大国际法学院共筑涉外法治合作新平台
编辑:     时间: 2025-08-06     作者:     浏览: 283

73642e6b0f5ef2256a47b9be5701199

近日,依托沙河口科技创新伙伴计划资源整合平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与大连本地法律实务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交流。沙河口区科工信局局长王作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党委书记万莉、副院长黄志慧,武汉高校苏州校友会联盟秘书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苏州校友会秘书长陆丹,大连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专业委员会代表张福东律师及北京京师(大连)律师事务所主任毛震宇等共同参与座谈。

 会上,沙河口区科工信局首先介绍了沙河口科技创新主城区,“大连硅巷”沙河口建设的整体布局以及依托沙河口科技服务业跃升促进中心建立的社会化整合、市场化配置的协同创新机制,积极谋划打造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和服务底座,提升产业赋能和服务力。其中,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护航企业出海,帮助企业海外维权,是一项重要内容。

 校方详细介绍了国际法学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作为国内最早开设国际法课程的高校阵地之一,在七十余载的薪火相传中砥砺前行,历经时代浪潮的洗礼与学术深耕,如今已稳健成长为中国国际法教育和研究的高地重镇。深度参与《对外关系法》《外国国家豁免法》等国家重大立法;依托9个国家级平台和6所校级科研机构,为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等提供智库支持,并培育出杰赛普模拟法庭全球12强等国际化人才。学院提出在智库建设、域外法查明、定制化人才培养及专项法律研究四大领域开展合作。

律协知产委张福东律师指出大连涉外法律服务面临的三大瓶颈:域外法查明缺乏权威工具、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前沿领域研究资源匮乏。他以跨境知识产权纠纷为例,强调“本土律师常因无法精准获取外国法律及判例而陷入被动”,并提出打通学术与实务壁垒是提升本地涉外法律服务能级的关键。毛震宇律师则介绍了京师律师事务所的国际化进程及发展方向。

针对行业需求,会议提出多维度合作路径设想:包括创新人才培养,实行学术与实务双导师制;深化研究协作,合作举办涉外法律研讨会;发布案例研究白皮书,并依托中南大全球法律查明网络为律师提供条文检索等支持。沙河口区科工信局强调,此次合作旨在以高校学术力量为支点,构建“研究—人才—服务”一体化生态,助力本地企业安全出海,为东北涉外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