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正值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余温未散之际,一系列为农村残疾群众量身定制的法治关怀行动盛大启幕。由大连市残联、市律协指导,市残青协会、市律协消费维权法律服团主办,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普新区残联协办的 “守护乡村消费 法治赋能助残”送法下乡活动,带着满满的诚意与干货,走进三区乡村,面对面心贴心把法治服务送到农村残疾群众的身边。
切准要害,让法律服务来到家门口
虽然信息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但与市区相比,农村的法治环境依然有其特殊性:与行政司法机关距离较远,身边律师事务所较少,增加了村民寻求专业法律咨询的难度;长期生活于人情社会环境下,让村民遇到纠纷不知、不想、不愿诉诸法律……为此,本次活动精准聚焦农村地区需求,深入三区村镇分别开设专场,面对面为广大村民,特别是农村残障群体送来法治服务。
7月10日,以《民法典涉及的常见问题解析》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在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沙岗子社区举行,消费维权法律服务团常冉副团长登台授课,从生活细节解读法律保障;7月17日,团长李福霞远赴大连市旅顺口区残联,带来《消费维权知多少》为主题的普法活动,手把手教广大村民避开乡村消费陷阱;7月23日,副秘书长谭鸣走进金普新区光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用一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普法宣讲,让残疾人的出行与生活更有“温度”。无论是有现实困难的残疾人,还是有涉法纠纷的消费者,这场“家门口的法治盛宴”都能满足群众需求。
深入浅出,把法规条文讲成家常话
普法助残,不但要把法送到群众身边,更要把法送到群众心里。为了不让群众为看不懂法条犯愁,系列活动着力在普法的通俗性上下功夫。活动现场,消费维权团的律师们用直白朴素的语言解析法律条文,让《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高大上”的法言法语,变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穿插村民喜闻乐见的喜剧段子,生动易懂的案例解析,让广大听众听得高兴,听得明白。
化解纠纷,用法律法规断好家务事
法律的生命力不在逻辑,而在实践。普法也不能只是讲道理,只有用法化解纠纷解决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信仰和拥护。普法活动中,消费维权法律服务团的律师深入群众中间,为大家答疑解惑,积极参与调解,用法律知识帮助村民理清是非曲直,化解争议纠纷,让群众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树立和强化法治信仰。与此同时,活动现场发放了普法手册500余册,让群众依法维权的底气更足。
从宣讲下乡到普法咨询,从法治助残到纠纷化解,一场法治助残的温暖之约不止于“送知识”、“送服务”于“鼓干劲”、“连民心”。每次公益活动都是经验的积累、意志的凝聚、爱心的传递,消费维权、法治助残的公益之路必然越走越宽。